2013.09.05
【經濟日報╱柯格鐘】
這陣子,奢侈稅議題再度上新聞,除財政部舉辦座談會,各界領袖表示意見外,不少財經媒體趁此機會邀請專家參與、發表評論。觀察近日各界意見,衷心希望意在維護居住正義的意見領袖們,不要再迷信奢侈稅有「神效」,請用力督促財政部、立法院儘早提出不動產交易實價課稅方案,才是真正解決問題之道。
我國的奢侈稅,亦即特銷稅,學理上係屬交易稅,是所有稅捐類型中,最不符合公平正義的量能課稅,也最妨礙經濟效率,學理上評價最差的稅。以我國特銷稅而言,對短期內不動產交易實際售價,課徵高達10%甚至15%的稅率,若加上,納稅人因不知法律而未申報,依法可被裁處三倍以下罰鍰,則納稅人純粹因這場「無知」之交易,被國家奪走的財產,達本次銷售總價60%,姑不論,納稅人在此次交易中,是否有所得或有多少所得,這種等同變相「沒收」人民財產的稅制,不說其「殘暴不仁」、「違憲亂紀」就已客氣,又怎會是公平合理的稅制?
或有人認為,被特銷稅課徵的都是富人,不用太客氣。其實,中立的稅制本對於富人或窮人,資產、無產或中產階級都無特殊意見,稅制本來也不該成為這種工具。現實上,被奢侈稅課徵的多是可憐人,因為他們沒有有錢到請個稅捐顧問,為他們打理課稅與理財,由於對稅捐無感,加上對稅法「無知」,或是因急迫的短期資金需求,他們在現行課徵特銷稅的環境下,逕作不動產短期交易行為,幾等同於將財產白送給國家。這些人又怎會是富人?真正的富人怎會被這種「無知」給坑殺?
又有人以為,只要能有效壓低房價就好,至於,對誰課稅並不重要。正是這種觀念,讓我們國家不僅錯過政策下手重要時機,更嚴重的是至今執迷不悔。整個北台灣房價問題如此嚴重,是幾項因素綜合產生的效果,包括台灣國土發展嚴重不均(使人口集中流向台北)、國際及台灣資金環境寬鬆(資金過剩尋求出路並使其借貸成本低廉),投資工具選項不多(除股票、黃金、不動產外選項甚少),不動產交易資訊未能有效公開(讓賣方掌握不對稱資訊而主導市場),不動產交易所得稅負未能有效課徵,加上華人傳統普遍對於不動產的特殊情感,才讓台北房價問題變得如此嚴重。奢侈稅完全不能解決以上任一問題,又能如何有效壓抑房價?再者,稅捐若不向真有稅負能力的人課徵,這種稅捐,跟強盜索保護費,又有何差異?
有人認為,學者實價課稅之立意雖好,實際作不到。其實,明眼人皆知,這可以作到,缺少的,就只是執政者決心而已。
(作者是成大法律系副教授,本文由中華法務會計協會提供、誠品公益基金贊助)
【2013-9-5/經濟日報/A19版/稅務法務】